年齡與人際關係的維繫──情緒交流是最有效的互動

過去的心理學研究發現,相較於年輕人或中年人,長者對於身邊的人際關係會願意投入較多的心力來維持互動。這點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長輩觀察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更在意人際互動的品質,且會更主動維繫身邊的親情或友誼。

然而,人際互動是一個很複雜的關係,關係的本質(親戚或朋友、有血緣或無血緣關係)、親近感、與互助互惠的程度,都會影響一個人對特定關係的投入程度。例如:住在一起、互動良好的兄弟姐妹是我們最親密的家人兼朋友;長年很有往來的朋友有難時,我們往往會較願意幫他一把;而久未謀面的親戚會讓我們覺得疏遠、難以重啟連絡。若長者會更願意投入在維繫人際關係,那麼這些互動的考量因素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嗎?

一個德國的研究團隊探討了不同的年紀族群對於人際關係的投入程度與形式,並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發現。他們請332位中年受試者(平均37.4歲)與326位年長受試者(平均年齡72.2歲)列出自己身邊的人際關係,再把這些人際關係分成五種類別:伴侶、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無血緣關係的親戚、老朋友、與其他人(如同事或鄰居等)。他們請受試者衡量自己對每一個人際關係的投入度、再給這些關係中的親切度與互惠度評分。最後,他們統計年齡、不同關係類別、親近度、與互惠度,對於受試者在該段關係中主觀投入度的影響。 

他們主要的發現是,年長者對所有關係的投入度都較中年人高,而且親近度會影響投入的意願,它的效果比互惠度更高。也就是說,即使付出與收穫不對等,只要能讓自己感覺到親近、情緒有所交流的親友,還是會讓我們願意主動維繫關係。而且長者會比中年人更注重親近度、勝過互惠度。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是,長者會偏向投入較多在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而維繫姻親或朋友的關係的投入度,則較不會隨年齡增加。

廣泛地來說,年長者會比中年人更注重人際關係,而這篇研究的結果更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對於不同的人際關係之間會出現選擇性,並且更在意關係之間情感的交流、勝過實際的互惠。也就是說,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心情能與身邊最親密的人共享,而不是只有物質上的往來或照顧。

因此,家裡有長輩的讀者,看到這邊,不妨現在就拿起電話,花個五分鐘,跟他們單純地聊聊日常瑣事與心情!

參考文獻
  • Lang, F. R., Wagner, J., Wrzus, C., Neyer, F. J. (2013). Personal effort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across adulthood. Psychology of Aging, 28(2),529-39. doi: 10.1037/a00322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