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質的改善 永遠不會太遲



「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臨酒改憂愁」這兩句耳熟能詳的話,可以說是道盡了老菸槍和酗酒者的心聲,雖然很多研究都指出抽菸、酗酒長期下來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可能更少人知道,把這些習慣戒掉的時間,永遠不會太遲。


物質濫用(香菸、酒精、藥物甚至毒品)常常和負面情緒有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逃避現實不快的途徑;藉由物質的濫用,刺激神經系統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增加愉悅感,當經過一段時間後,雖然多巴胺的分泌量沒有減少,但你卻覺得愉悅感降低,進而加重用量,而當不使用時身體會覺得有某一部份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並強烈的渴望再度使用,因此形成了所謂的上癮行為,然而這些東西和老化有關連嗎?有,雖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巴胺的受體將會減少,這也意味著即使多巴胺的濃度相同,你會因為多巴胺受體的減少,而覺得愉悅感降低,看出其中關連了嗎?這是不是也側面解釋了者兩者之間的關係了呢?


美國研究者為此做了些研究,因為他們即將要面對二戰後嬰兒潮所形成的老年人口(到2030年老年人口將約佔美國人口的20%),而且這個族群有很高比例的物質濫用現象(跟前一世代相比),若他們不設法改善這個問題,這就會變成他們醫療上很大的負擔,令人鬆一口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老年,還是有策略可以使當事人脫離物質濫用的泥沼,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至於具體要怎麼進行呢?其實方法很簡單,研究發現,其實只需要一些鼓勵和支持,就可以幫助老人持續朝正向積極的方向改變,注意他在這個歷程中的所有細節,並給予支持與鼓勵,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可以保護他們的自尊需求,這些看似不足道的小動作都是讓老人持續改善的動力,雖然東西方的民情有些不同,但相信這些方法所帶來的效果,會是大家都適用的。



參考文獻
  • Snyder, M. et al. (2013). Substance use and brain reward mechanisms in older adults.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 VOL. 51, NO. 7, 2013

 


2013.11.29銀髮新聞摘要


  1. 日本10月零售銷售 連三紅 <聯合報>
  2. 北京老人摔倒可理賠 官方:防訛人 <文匯網>

癒後復健的重要性


過去病人因傷住院,出院後鮮少需要做復健治療,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出院後若醫師評估有復健的需求,都會鼓勵病人去做物理治療或是職能治療等。在台灣,復健的環境主要是進行短時間的課程,例如每次一到兩小時的課程,且多數課程是治療師與病人單獨的互動。在瑞典,有以社區為單位的日照復健服務,年長者在出院後,每周去這樣的機構二至三次,每次六小時的時間,但僅提供出院後三個月內的年長者。在這種日照復健中心,除了強調物理上的復健外,也透過長者們的互動提供了社會支持和社會接觸。

2013.11.28銀髮新聞摘要


  1. 超樂!90歲上樂齡大學 風雨無阻樂無窮 <中廣新聞網>
  2. 台灣退休年齡 早韓國10年 <中國時報>
  3. 新保 搶攻銀髮族照護 <經濟日報>

語言能力退化─比較輕度阿茲海默和輕度失憶型認知障礙



常常覺得和老人難以溝通嗎?除了世代的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老人語言能力正在退化的緣故。隨著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人的身體也逐漸開始老化。老化不僅僅是看得見的白頭髮或是老花眼,還有看不見的老化,包含記憶、語言能力、認知功能等等的下降。

2013.11.27銀髮新聞摘要


  1. 45%老人 在最低所得組 <中國時報>
  2. 高齡友善城市 新北市獲首獎 <中國時報>
  3. 高齡友善城市 嘉市獲頒11獎 <聯合報>

橘色善念研討會 - Professor Leslie Davis Burns的演講

這個研討會已經連續第三年在輔仁大學舉辦,這次要跟大家分享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主題,這主題是探討設計的永續性以及如何改善生活。乍看之下,這兩件事情和年長者不一定有關係
,但透過Burns教授的分析,可以發現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2013.11.26銀髮新聞摘要


  1. 這里最養老:公館里 銀髮族生活無憂 <蘋果日報>
  2. 眼力老化/六秘訣 幫助長輩維持眼力 <聯合報>
  3. 第五屆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頒獎典禮 <大成報>
  4. 樂齡學習不老 創作人生繪本 <中國時報>

如何讓年長行人安全過馬路?


在過馬路的時候,不時會看到老年人落在人流的後方,或是停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中央進退不得。這讓我們對於那些獨自過馬路的年長者捏了一把冷汗。並不是每個路口都有扶年長者過馬路的好心人,如何才能讓他們更安全的過馬路呢?

2013.11.25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跌倒後嗜睡?恐傷及頭部 <聯合報>
  2. 銀髮族冷熱不敏感…感覺神經退化 <聯合晚報>

焦慮不一定會對年長者的認知能力有影響


關於焦慮的研究顯示,當個體處理完全不焦慮或完全焦慮的狀態,認知功能會較不好,因為焦慮也會占據一些訊息處理的資源。但過去的研究顯少使用年長者為實驗參與者,所以還不清楚焦慮對於年長者認知功能有甚麼樣的影響。因為年長者的訊息處理資源較年輕人更為有限,焦慮的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

2013.11.22銀髮新聞摘要


  1. 足甘心!92歲阿公看病免排隊 <優活健康資訊網>
  2. 東瀛視窗-日超商業 大玩兩手策略 <中國時報>
  3. 心算、背詩詞…強化θ波 延緩大腦老化 <聯合報>

規劃失智長者的美術活動


藝術治療是一個越來越風行的治療方式,透過從事藝術活動,來促進個體的身心幸福感。之前我們有介紹過音樂對於年長者的影響,也介紹過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來和失智長者溝通。

2013.11.21銀髮新聞摘要


  1. 黑心養護院 1人顧8老人 <蘋果日報>

有「歲」就無「眠」?原因與後果


一般人對於老化難免存有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顯例之一即為網路上流傳已久的一則繞口令(以閩南語發音):「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其中「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指的就是一旦上了年紀,睡眠品質往往跟著惡化。然而,是否真如庶民智慧所言,老化的過程一定免不了睡眠障眠的產生?而睡眠困擾與年長者的身心福祉是否又有任何關聯?

2013.11.19銀髮新聞摘要


  1. 企業老闆捐「到宅車」 載獨居老人就醫 <聯合報>
  2. 友善服務 銀髮族就醫沒煩惱 <自由時報>
  3. 國民記憶庫啟動 全台蒐錄你的故事  <聯合報>

為什麼教育程度一般般的年長者比較不會自殺?


講到自殺,腦袋浮出的畫面會是什麼呢?為愛?為錢?年輕人?老年人?有兩份報告指出,年長者的自殺人數和教育程度所畫出的曲線是個U形曲線,有一群科學家對於這樣的U形現象感到好奇,因此做了一個涵蓋62個國家的跨國的老人自殺研究,試圖找出年長者的自殺與該國的教育指數關連何在。

2013.11.18銀髮新聞摘要


  1. 老人營養不良 從飲食習慣著手 <東森新聞雲>
  2. 垃圾桶敲樂音 新庄爺奶秀活力 <聯合報>

虛弱就一定憂鬱嗎?-如何預防憂鬱與虛弱


老化的其中一個併發症狀就是虛弱(frailty)虛弱,指的是容易受身體與心智退化的影響,也與殘疾及死亡有所關連。由於在健康心理學研究裡,憂鬱與虛弱這的測量指標具有重疊性,因此研究者就會好奇它們是否是一個心理構念(Psychological construct)。如果是同一構念,意涵只要虛弱就會伴隨憂鬱;如果不是,代表這二者不必然會一起發生。

2013.11.15銀髮新聞摘要


  1. 永續觀光-人道關懷 銀髮族可快樂出遊 <中國時報>
  2. 熟齡不老影像推廣 鼓勵銀髮追夢 <中國時報>
  3. 研究:視網膜變化 可能診斷出阿茲海默症 <新頭殼>

握緊扶手,保持平衡


在捷運站、火車站以及百貨公司穿梭各個樓層的時候,樓梯、手扶梯(或稱為電扶梯)、電梯這三個選項之中,你會選擇哪一種呢?這當中,最耗體力的那一個卻是最安全的(樓梯)。但是對很多銀髮族來說,爬樓梯又太累(況且捷運樓梯那麼長),電梯有時候又太慢(或者很少),通常還是會無法避免要搭手扶梯。究竟手扶梯安全嗎?在搭手扶梯的時候,有什麽需要注意的嗎?

2013.11.13銀髮新聞摘要


  1. 辣嬤跳「姐姐」 為老人橄欖賽暖場 <聯合報>
  2. 英國銀髮族 搶搭刺青朝 <中國時報>
  3. 食在安心!林口樂齡中心自制五行拉麵 <新頭殼>

年少時的音樂訓練有助於年長時的聲音處理


最近陸續有一些長期追蹤的研究成果出爐,告訴我們中年的一些習慣或是認知功能等,如何影響個體老化或老年時的身心狀態。這些研究比起跨年齡的比較更有說服力,因為可以證實是因為老化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因為在同一個時間點,老人和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所造成的影響。過去的研究已經顯示,有接受專業音樂訓練的人,年老時的聲音訊息處理是較佳的。但畢竟這樣的人是少數,可是其實有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有接受音樂訓練,那這些音樂訓練會對老年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2013.11.11銀髮新聞摘要


  1. 3.8億樂透得主 照顧老人不退休 <蘋果日報>
  2. 銀髮保健 - 服用安眠鎮定劑 <中國時報>
  3. 玩槌球尋同好 銀髮族活力旺 <中國時報>

記得好的事情就會快樂


之前有介紹過西方社會的年長者都比較快樂,而在台灣的年長者似乎不見得是比較快樂的,一個可能的差異來自於兩群年長者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有可能西方社會的年長者,總是傾向表達正向快樂的那一面,而台灣年長者則傾向表達比較不快樂的那一面。

2013.11.06銀髮新聞摘要


  1. 警用Line傳照片 幫助失智老人回家 <蘋果日報>
  2. 瑞典研究人員發現 老人常做家務可防心臟病 <人民網>
  3. 推廣保健鞋 足起健康 銀髮樂活體驗 <中國時報>

老人、老老人、超級老人


當人們平均壽命不長的時候,65歲以上的會被稱為老人,但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65-74歲的已經被稱為年輕老人 young-old,75歲以上稱為old-old,也有研究者把95歲以上稱為oldest old,不知道如果人的壽命一直延長,以後我們怎麼稱呼超過百歲的老人?大家有想過這些分類有特別的意涵嗎?所謂的老老人和年輕的老人,是否真的是人生獨特的階段劃分,或是只是一個連續改變的進程?

2013.11.05銀髮新聞摘要


  1. 新北首創... 當志工存時數 「佈老」訓練開課 <聯合報>
  2. 獨老天使喜相逢 「第一支舞」愛相伴 <大成報>